为了加强学校教师思政育人水平,广泛听取教师意见和建议,促进教学改革质量,提升教学实践能力。近日,学校召开了“怀匠心、做匠人、筑匠品”为主题的教师教学座谈会。
座谈会展现了本学期学校教师课上教学和课下指导的精彩瞬间,石悦老师以参加校内优秀课程思政案例评选为例,分享了在五年一贯制语文教学过程中挖掘思政元素的经验;与会教师围绕如何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中展开热烈讨论并积极发言;董宁老师提到“少年强则国强,体育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勇于拼搏、吃苦耐劳的精神”。郭芳彤老师分享了在实习就业指导中如何帮助学生树立自信,指导学生克服心理障碍,顺利被用人单位录取的经验。
学校党委书记胡冶刚对老师们的发言表示肯定,他希望老师们要时刻牢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坚持立德树人,厚植爱国主义和家国情怀,将思政育人贯穿培养全过程,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创新推进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精心雕琢,精益求精。任年坤老师以北京市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比赛为例,分享了教案书写规范、视频录制、课程案例选用等相关经验;与会教师围绕教师教学改革方法和学生成长变化开展讨论;黄丽翠老师谈到“善于发现学生的特长,并提供发挥的平台,和学生像朋友一样相处,不断给予学生鼓励”,孙青老师则认为可以通过英语比赛培养学生表达、沟通、团队协作等能力,提升学生的自信和职业素养,吴玉玲老师提倡“在护理专业五年一贯制学生培养中,把德育有机融入课程,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学校副校长马克非对老师们的发言表示肯定,她表示教学改革应落实“以学生成长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落实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中,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方式,以解决问题为导向,让学生通过解决问题进行主动学习和探究,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
用心做出,有创新元素,精准度高的作品。教务部部长霍欣分别从参与主体、立项、申报、实施、结题、验收和提升等方面介绍了校内工学结合项目改革和科研课题申报的区别;李雪芹和钟霖老师以23号楼中心机房改造为例,分别从团队组建、任务分配、经费预算、采购计划、实践指导等方面进行了经验分享,此次项目指导的开展,不仅提升了师生的专业技能,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锻炼了团队合作和分工协调能力。
座谈会最后,潘秀峰校长做总结讲话。她指出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业,承担着教育的光荣任务,教育不是一种策略或技巧,而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只有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学生的心灵深处,学生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职业教育既要遵循教育的规律,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又要体现类型的特点,贴近职业;潘校长希望老师们积极探索校内工学结合项目,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以就业岗位能力需求为教学任务驱动力来设计每门课程的学习项目,淬炼学生的技术技能,夯实专业基础,培养学生自信心、职业理想、敬业守信、精益求精的精神,用爱心和匠心陪伴学生成长。
学校党委书记胡冶刚、校长潘秀峰、副校长马克非、助理校长姜丹丹、各教学单位负责人和全体专任教师参加座谈会,会议由教务部部长霍欣主持。